這是一本邪惡的書。

書講的是怎樣去把弄(manipulate)人的心理,以達到某一種目的。明顯地,這種技倆不一定成功,但是也不一定不成功,如果真的不幸墮入圈套,就真的如書中所言,有震撼性的效果。

其實人的心理很奇妙,也正是如此,我們才會有心理學去鑽研其中奧秘。但心理學並不是一門科學,只是一種歸納出來,相對普遍通行(大陸所謂的「普通」之解?)的知識再加上一些說明(narrative),變得好像一門學問般而已。

書中經常提及「潛意識」,並謂操弄此潛意識即可操控人的行為云云。說實在的,我不相信它所說的「潛意識」真的是學理上的潛意識,充其量只可說是某事情的預設解讀,使用「潛意識」這buzzword真箇是一例偷換概念。話雖如此,但一般人的心是很單純的,單純的意思在於面對input,只要找到一種process,就會放出output,而不去考慮有否別的方法去做這個process的動作。故此,如果有數種處理方式之下,若被引導至其中指定的一種,都頗恐怖,在此前題下,此書邪惡。

Details

本書提及的一些散件如下:

  • 利用在戒心降低的off-beat timing(如閒聊時)去灌輸資訊(如眩耀成就)
  • 取得信任的好處:令人有好的解讀,致使謊言都被相信
  • Subtlety:用暗示技巧(如指著答案)引導作答
  • 提問時用double bind:提供無可選擇的選擇(例:2047普選還是2407普選?), 使答其他答案(如yes/no)好像不合文法似的
  • Bertram Forer’s effect: 只要說診斷測驗結果是「你的」,就被相信
  • 讓人看到自己的手掌心就令人覺得真誠
  • 聽別人說話時,順著對方呼吸節奏點頭便令對方覺得安心和有個好印象
    • 引申:人會相信和自己相同的東西是友善的,例如使用相同的字彙、做相同的動作、一樣的規律。
  • 人相信謊言的原因是因為感性地希望謊言是真的,而非理性地認為謊言可信
    • 玩弄法:「你不(目的)實在可惜,你是(奉承話),只是沒人知道而已!」為了希望奉承話是真的,就去做預設的目的。
    • 取得信任的方法:稱讚別人的短處
  • 人的記憶是有選擇性的:它只會記住自己感興趣的事物,其餘忘掉,所以記憶的只是印象,而非事實
  • 人臉是不對稱的,眼角去嘴角的距離左右不同,照相時把較長的一邊面向鏡頭就會顯得較自然。
  • Ambivalence(茅盾心理):意志越強的人(己顯露),越容易覺得自己意志薄弱(隱藏)
    • 玩弄法:「你看起來好像沒吃過甚麼苦,其實你克服了很大的困難,對吧!」
    • 玩弄法:「你看起來好像有點冷淡,其實只有兩個人在一起時你非常溫柔!」
  • 例行話題:一些有多種解讀方法,但又總有一種方法是必然正確的,而且又十分貼心
    • 例:「你最近好像….」,最近可以是一年或一天
  • Canalization principle:反覆做同樣的事,思考就容易導往那個方向
    • 玩弄法:問一連串無聊問題,使對方不停答Yes,之後來個關鍵問題,引導對方答Yes
  • 巧妙否定句(Subtle negative):「你最近不是…吧!」,無論猜中與否,都可對話下去
  • 轉移視線:不用「但是」(否定式),改用「對,而且」(補充式)去轉移重點,令對方不覺得被否定
  • 套取資料:不用「請問…」,改用「你不是住在…嗎?」或「你之前不是告訴我…嗎?」
    • 要求Confirmation,而非提出Question
  • 人的煩惱只要四種:人際關係、金錢、夢想、健康,只要圍繞這些題目,必然被解讀為知心者
  • 行為:人總覺得越是從容不迫的人,等級越高
  • 從左到右的出場令人覺得自然,從右到左的出場多是奸角
    • 應用:拿出合約、帳單時,從對方的左邊拿出再放到中間
  • John G. Kappas: P/E型理論
    • 石井裕之:We/Me型
  • 攻陷別人的方法:「作為XX,你當然…,但是作為YY,你為何不….」
    • 把對方分割成兩種人格,然後引導行為,誘使以不同角度思考
  • 但是:「但是」之後的東西感覺是比前面的東西強

Bibliographic data

@book{
   title = "圖解版:瞬間贏得信任的冷讀術",
   author = "石井裕之",
   translator = "樂伊珍",
   address = "臺北",
   publisher = "天下遠見",
   year = "2007",
   isbn = "978-986-417-857-5",
   note = "owned",
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