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們喜愛聽故事。一個重要思想,用一個新故事再包裝後,以適當方式講述,就能形成一場精采的演講。 演講人和聽眾的語言必須共通,語言才能發揮神奇力量。 [ch2]

Bad talks [ch3]

  • 推銷:他們的演講不是為了施予,而是為了獲取
  • 漫談:沒有明確方向
  • 談組織:應當把焦點擺在你所做的工作以及為此工作注入力量思想上
  • 裝腔作勢,沒甚麼內容

故事要有主軸,指的是所有片必須關起來。試著用十五個字以下:你想讓聽眾帶走的重點是甚麼? [ch4]

  • 含有出乎意料的元素
  • 主軸就是用來描繪這趟旅程的路徑,它確保不會出現聽眾無法做到的跳躍
  • 把這演講的結構想像成一棵樹,有核心主幹(主軸),主幹延伸出旁技,每一旁枝代表核心敘述的擴展。
  • 一篇好的論文應該回答三個疑問:What? So What? Now What?

五種重要工具:連結(Connection)、敘事(Narration)、解釋(Explanation)、說服(Persuation)、揭示(Revealation)

連結 [ch5]

  • 立即和聽眾建立連結,和聽眾目光接觸,面帶微笑
  • 願意展露脆弱,這是演講人可以運用的最有力工具之一
    • 沒有界限的脆弱不是脆弱,刻意斧鑿的連結,意圖引起注意的花招
    • 不要揭露你未探索並了解自己的那些部分
    • 我們必先了解自己的故事之後,才能把它與他人分享,使人們感受到它是一種贈禮
  • 幽默是一門需要技巧的藝術,不是人人都做得來,沒效果的幽默比沒幽默還要糟
  • 阻礙建立連結的最大殺手:部落思維(Tribal thinking)。
    • 政治、宗教﹕一些觀點根深柢固,當演講人似乎威脅某些觀點時,人們就會進入不同的心緒模態,他們拒絕聆聽、還怒火中燒。

敘事﹕白天的談話內容和晚上聚集時談話內容明顯不同。白天的交談,縱使是有較多人參與時,都是談經濟性質主題,或是主交閒聊;到了晚上,情緒輕鬆柔和了,大家可能唱歌、跳舞、做些禮拜儀式,但大部分時間花在說故事。

故事四個要領:[ch6]

  • 產生移情作用的人物
  • 張力:好奇心、社會情節、或真實的危險情境
  • 細節:太少,故事不生動,太多,故事就不流暢
  • 令人滿意的結局,有趣、感人、或有啟示含義

太早揭露父親的意圖,扼殺了戲劇性,沒有描述這個孩子當時的感受,說了太多聽眾不關心的細節,其他如驚濤駭浪之類相關貼切的細節反而沒提,最糟糕的是,沒有說出支撐整個故事的關鍵之詞:「兒子,你信賴我嗎?」

走寓言這條路,有很多其他風險。有時候,使用比擬法並不適當,非但起不了啟示功效,反而有誤導作用。或者,你可能花太多時間講述故事,而未能引出結論。

解釋﹕好奇是做出成功解釋的第一步 [ch7]

  • 出乎意料之處,體驗到知戠鴻溝,你的心智渴望這個知識鴻溝能被填補
  • 經濟學家Robin Hogarth名之為「知識的禍害」(the curse of knowledge)的認知偏誤,我們對某個東西知之甚詳時,我們往往忘記過去還不懂這個東西時的那種感覺
  • 在試圖灌輸你的思想或概念之前,先說明它不是甚麼,或說明不正確或行不通的思想或概念
  • 先排除掉一些貌似有理的可能性,可以讓聽眾更容易靠攏你要闡釋的思想或概念
  • 群體感應(quorum sensing): bacteria will know their number is high enough and start attack together

說服﹕令聽眾相信他們目前看待世界的方式不太正確,演講人意圖拆除人們心中那些不正確或行不通的部分,重新建入更好的東西 [ch8]

  • 說服力:「若…那麼…」的論證法
  • 證法(reductio ad absurdum):證明你的論點的反論將得出相反結果。若反論為錯,你的論點便會被強化
  • 這是一個解謎的故事,好奇引發更多的好奇,直到得出一個令人滿意的結論。

揭示。 韓傑夫和普里查使用的演講結構可用於絕大多數的演示性質演講:

  1. 一開始眉幕(teaser)
  2. 解釋必要的背景、脈絡、或發明故事
  3. 演示
  4. 說明此解釋的含義

有效宣揚夢想的兩項要素是:生動描繪你想像的另一種未來面貌,以具有說服力的方式引發他人想望這樣的未來。 清楚闡釋何以這種未來是值得追求的境界,或是以強調人類價值的方徑來展示此構想,而非只是標榜聽明技術。 [ch9]

Visual Aid: 為了展示難以描述的東西。 同時使用語言和投影片,就是同時輸出兩股認知流,演講人必須有技巧地結合這兩股認知流。 視覺工具是用來分享你的嘴巴無法做得很好的東西。[ch10]

  • Avoid bullet, dash, underline in visual aid
  • 過場:避免使用近乎所有的transition效果功能
    • Dissolve把間隔時間設定在少於半秒內,看起來就很自然
    • 過場本身不該引起注意

腳本。上台時出錯的狀況:[ch11]

  • 語調令人昏昏欲睡
  • 演講聽起來像在背誦
  • 還未講完你想講的一半內容,演講時間就沒了
  • 你因為試圖想起投影片和你的講詞該如何搭配而慌張起來
  • 你想播放的影片無法開啟
  • 你沒能和個別聽眾進行目光接觸
  • 你在講台上感到侷促不安
  • 你說了你以為聽眾會發笑的話,但聽眾沒笑
  • 聽眾在最不該笑出來的時候笑了
  • 你期盼聽眾起立鼓掌,但卻只有零星幾人
  • 你忘了接下來要說甚麼

事先寫好腳本的方式:

  • 對講稿內容嫻熟到使的你演講聽起來一點也不像事見先寫好腳本
  • 參考講稿但不是讀稿,讓人覺得你是在使用說話語態,而非讀稿語態
  • 把腳本濃縮精簡成條列重點,現場用你的語言去表達每一點

恐怖谷(uncanny valley):這個名詞借用自電腦動畫的一個現象,動畫技術繪製的人類角色非常逼真,但還未到無法辨識真假的程度。 背講稿:務必讓自己通過恐怖谷,千萬別陷在那裡

預演﹕[ch12]

  • 我是否從一開場就吸引你的注意力?
  • 我是否和你目光接觸?
  • 我的演講是否成功的為你建立一個新概念?
  • 你是否對這趟旅程的每一步感到滿意?
  • 我是否舉了足夠的例子清楚闡釋每一點?
  • 我的語氣如何?聽起來像談話,還是像在說教?
  • 我的聲調和步速有沒辭足夠的變化?
  • 我是否聽起來像在背誦講稿?
  • 我的幽默是否自然,抑或有點笨拙?幽默量夠嗎?
  • 視覺工具的效果如何?有所幫助,還是妨礙?
  • 你有發現任何令人困擾的特徵嗎?我是否發出嘖嘖聲?吞嚥次數是否太多?是否從台上的一邊移動到另一邊?是否頻繁使用you know或like之類的慣用語?
  • 我的肢體姿勢自然嗎?
  • 我是否準時結束演講?
  • 有沒有令你感到有點乏味的時候?有沒有我可以刪除的內容?

你的終點線是你的演講時間乘以零點九

開場與結尾﹕聽眾注意力是非常寶貴的商品,剛上台時是抓往它的契機,別用寒暄閒聊浪費它。倘若你的演講主題艱澀,好奇心可能是引起聽眾全神貫注的有力引擎。 [ch13]

以下是七種更好的結尾方式:

  • 把鏡頭拉遠,拓寬視野
  • 呼籲行動
  • 個人信諾
  • 價值觀與願景
  • 圓滿包封:重新架構論點
  • 敘事對稱法:結尾時連結回開場白
  • 抒情激勵

聲調與儀態﹕在每一個標記處做出語氣變化 [ch17]

每分鐘講一百八十字

我們現今所謂的演說oration,是一種可以使群眾情緒及反應同步化的演講風格


English original:

@book{
  title = "TED Talks = The official TED guide to public speaking",
  author = "Chris Anderson",
  year = 2016,
  publisher = "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",
  address = "Boston",
  isbn = 9780544634497,
  lccn = 2015048798,
}

Bibliographic data

@book{
   title = "說話的力量 TED Talks: The official TED guide to public speaking",
   author = "Chris Anderson and 李芳齡",
   year = "2016",
   publisher = "大塊文化",
   address = "台北",
}